肌肉組織的問題簡單化後就真的只剩緊繃(過度用力)和衰弱無力(過度不用力或較難被誘發用力),那到底是要找出問題點是發生緊繃還是衰弱無力,這就很難界定,但總是會有一個突破點可介入。

 

肌肉組織產生了症狀(緊繃、酸痛、抽動等等),這些症狀通常都是發生在緊繃的肌肉上,絕大部分的從業人員(物理治療師、中醫師、推拿師父、養生館人員...)很多都會從緊繃的肌肉開始做思考,有的就直接針對緊繃的肌肉做處理,有的會去聯想推估幕後第二層、第三層的造成症狀不舒服的緊繃原因,如此,很多問題就可以解決,肌肉緊繃不適的症狀也可緩解消失,活動又恢復正常了,所以肌肉緊繃可以由伸展或按摩放鬆緊繃的肌肉將相關緊繃的肌肉放鬆,產生不舒服的緊繃肌肉就舒緩了。所有的肌肉都一樣的鬆弛(相同的緊繃度)達到一個平衡。

 

肌肉組織產生了症狀(緊繃、抽動、酸痛等等),也可以經由評估姿勢動作測試、肌力分析、活動度等測試找出由肌力衰弱的「特定」肌肉導致特定的肌肉緊繃,再藉由「特定」的肌肉誘發動作的訓練來強化「特定」肌肉的肌力、誘發的時間點(timing)來達到相同的肌力強度、誘發時間點、相同緊繃(關節穩定度),如此,緊繃的肌肉所產生的不舒服現象也可緩解恢復。

 

從個人的觀念思維,本人偏好藉由放鬆緊繃的肌肉著手,較不偏好藉由誘發「特定」衰弱的肌肉著手,原因有幾項:首先,溝通上較容易溝通,讓個案理解介入的流程與步驟是很重要的,個案因為肌肉緊繃將影響肌肉緊繃的肌肉放鬆的想法較直接。第二,每個人的肌肉收縮習慣(時間、力道,收縮程度整體百分比的不同)不同,理解力不同,肌肉協調能力不同,這些原因非當下短時間的訓練能夠得到穩定持續性的改善(效果的維持,訓練後效果可見,但回家後又恢復的以往的用力習慣,問題又出現了)。第三,設備器材的需求,為了誘發「特定」衰弱肌肉收縮,可能須藉由特定的擺位姿勢來訓練,此時可能需要特別的工具。第四,肌肉柔軟度的重要性,一再的肌力訓練容易提高肌肉緊繃度(大家一樣緊)進而失去了肌肉的柔軟度,柔軟度的存在會降低很多的肌肉組織傷害。

 

但在執行上,因為風俗名情(喜歡運動或喜歡按摩)、用心照顧程度(會而外花費更多時間來執行特定的運動照護)、器材需求(按摩器材與特定誘發動作器材的取得難易度不同)、動作正確否(按摩動作與誘發特定動作的執行恰當嗎)等等原因都會影響到成效。

 

所以,你喜歡何種方式的介入來處理緊繃的肌肉問題?

arrow
arrow

    孫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